很多人都有一種叛逆的潛質,在學校唸什麼,出來社會以後就不做什麼。對於這種「半路出家」的生涯轉變,往往被說成:「無定性」、「枉費花了那麼多時間學習」、「早知今日何必當初」。


 


這要分兩個角度來思考,一個是當初考試分發學校時,根本就沒有認清自己的志向,人云亦云(或隨順家人的意見)選科系,或隨著電腦的落點,亂點鴛鴦譜,等到就學以後才「轉系」或以「既來之,則安之」的心情唸完它,唸書如「嚼臘」;另一個是,出了社會以後,發現另一個更適合自己的領域,於是急轉彎「重新出發」。


 


 



 


 


何選擇,本來都是一種冒險,好與壞,對與錯,沒有一定的標準,趁年輕,早早知道不合適,勇於改變,其實是好事,(就算老來要改變,也值得肯定),因為這表示,當事人的可塑性高,願意忠於自己的感覺,能認清自己的方向,有勇氣在任何時空中設下停損點。比起那些過於「瞻前顧後」的人來說,算是更「有勇有謀」、「有想法有執行力」,值得嘉許。


 


雖然我認同「一門深入,從一而終」的學習態度,也不排斥「跨領域學習」,敢於做「混搭人才」的「瘋狂決定」,因為人生各有堅持、各有彈性,只要是自認為「務實」,合乎個人「期望」,就算有點「叛逆」,別人也無從置喙。至少,走自己想走的路,興致高,機會大,對得起自己的將來。畢竟,「決定了後悔,總比後悔沒做決定」心裡舒坦一些。學業、事業、婚姻,都是如此,「不做決定,風險是零,機會也是零」。


 


 




 


 



最近,有一個機會,和一些比較年輕的朋友談到生涯規劃,雖然我學藝術,非關企管,不過,基於一些閱歷背景,他們還是很想聽聽我的想法,於是我就根據SWOT理論,做了一些「自以為是」的淺薄分析。


 


要談SWOT理論,先要誠實面的對自己,要夠客觀,才能找到「有用的結論」。


 


趨勢大師奈思比(John Naisbitt)說:「循序漸進不一定是對的。我們要探索現在與未來,就要設法連結看起來不搭調、不相關,有時甚至不合常理的事物。」


 


這也就是我為何希望「越客觀越好」,越開放的態度,才可能得到越開放的結果。外在因素是變動的,內在感應也要彈性變動,才不會變成恐龍。



 


 



 


 



SWOT分析,包括:「Strength:優勢」、「Weakness:劣勢」、「Opportunity:機會」、「Threat:威脅」四端。我們不妨條列式的為自己製作一個分析表,這個分析表涵蓋:


 


S


我有什麼別人沒有的特質?


我在能力上有何優勢?


我有什麼技術?


我有哪些貴人?


我有什麼魅力。


 


W


我有什麼不利的競爭條件?


有哪些事情是我做不到的?


我每次都因為什麼因素而失敗?


我有哪些先天不足或後天失調?


 


O


我有什麼可能的機會?


我能提出什麼產品或企劃?


趨勢變化下什麼對我有利?


我能怎樣和人做區隔而勝出?


 


T


外在環境可能有什麼改變?


我的潛在對手或潛在敵人是誰?


我的競爭對象的動向如何?


哪些狀況會威脅到我的存在與發展?


 


畫一個十字形的座標,將前兩項放在座標左側的上下;將後兩項放在座標右側的上下,這樣就可以歸納出,我要做怎樣的決策了?


 


當您做好這樣的表列化分析之後,您就會一目瞭然發現,自己要何去何從?自己要迴避什麼路線?要補強什麼能力?要等待何時出手?要尋求什麼奧援?


 


 



 


 



有些人的生涯規劃,總是誤打誤撞,亂槍打鳥,他們成功,但他們的內心深處未必滿足,他們在「光彩」和「迷惑」中天人交戰,他們偷偷否定自己,偷偷嘲笑自己,他們只覺得僥倖,未必覺得踏實。


 


人生能不能高潮迭起?關鍵應該在於喜不喜歡挑戰?害不害怕失敗?對自己的信心打幾分?


 


自虐型性格的人可能會想:「挑戰越多越好。」


安逸型性格的人可能會想:「變動越少越好。」


 


 



 


 



我必須承認,自己有一點自虐型性格,因為「安逸會讓我有些恐慌」,「挑戰受苦好像是我漂流中的浮木」,這應該是一個「瘋狂的潛質」。


 


如果你問我有什麼遺憾,我會說:「我還不夠認真的對待自己的潛質。」你呢?


 


(文、攝影 / 胡順成)


 


 



 



【繼續閱讀上一篇財富‧智慧‧點子王00034


請按下列網址】


 
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kevin-hwu/article?mid=3769&prev=5203&next=2848&l=f&fid=16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evin hwu 的頭像
    kevin hwu

    一個老留學生 kevin Hwu

    kevin h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