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輕鬆看紅塵)0001
慈悲是另一種美貌
世界上有些東西,其實是不怎麼可靠的,譬如說財富、地位、健康或美貌,它們都存在著難以捉摸的風險。當無常來臨時,豬羊變色,眼前擁有,頓時成為夢幻泡影,印證這個道理的地方俯拾皆是,你只要每天打開電視、翻開報紙,就知所言不虛。
英國的偉大詩人葉慈曾經說過一句名言:「凡美麗,終將漂流。」這和佛教經典《金剛經》裡所說的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」「不應住色生心。」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」有著異曲同工的妙趣,詩人和佛陀高僧,都不約而同的告訴世人,要儘早「覺悟」,這些外在的東西,就「如同蓮華不著水、亦如日月不住空」,一點也不可靠的,除了無須貪慕迷戀之外,更不要為這些「留不住的表相」坐困愁城、耽溺哀怨,或者汲汲於遮掩原來的真面目,只要「心不顛倒」,自能「撥雲見日」。
有一種說法是:「美貌使人產生自信。」可是,過分相信這種論點的反面是:「少了美貌,你就會失去自信!」果真是這樣嗎?一個少了美貌加持的人,就會被歸類於「沒自信」的一群嗎?答案是未必!除非這個人真的相信。
現代的廣告,總是不斷的在向世人催眠,用一種置入式行銷的手法,教育消費者要趕快「整容變身」、「化妝巧飾」、「添購行頭」,強烈灌輸「人工美恆等於美貌」、「加工美等同於自信。」無論如何,都要花錢買自信,以遂行他們的商業利益,這種洗腦促銷,悄悄的肥了商人的荷包,瘦了沒自信者的口袋。
以至於我們會看到許多「制式的人工美女、酷哥」,在商業利益的操弄下,炫耀自己「膚淺庸俗的美貌」,而在美貌的底層,完全讓人看不到「談吐或氣質」的優雅。
其實,美貌不應該完全建構在「金錢的打造之下而完成」,美貌更應該出自於「智慧和慈悲」的加持。
一個「相貌平平」甚至「其貌不揚」的人,如果他「親和力高,言語有味,行事圓融,慈悲為懷。」誰說那不是一種極具魅力的美貌?而那些空有所謂「姿色出眾」卻「言語空洞、淺薄粗鄙,為德不卒,又少了一顆同理心」的人,他或她的美貌,會不會反而會更容易讓人產生一種深沉的遺憾?
有位「被火紋身」的老太太,顏面皮膚灼傷了三分之二,不得不進行植皮手術。據說當她的「傷口」逐漸痊癒之後,她的心卻始終還在「灼傷」的煎熬之中,她羞於見人,不敢以真面目面對人群,於是整天躲在「頭套」底下自怨自艾了好長一段時日。
有一天,她突然想通了,她告訴自己:「難道我要一輩子躲在陰暗的角落裡哭泣過一生嗎?」「難道哀傷怨恨能改變眼前的一切嗎?」「再美好的外貌,難道不會遲早變成老醜嗎?」「逃避,難道是自己這一生唯一的選擇嗎?」
她覺悟了,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。
她不願意因為「一次的意外毀了自己的全部」,於是,她決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,譬如捐出自己的大部分積蓄,去幫助窮苦的人。她也重新走入人群去做義工,把辛苦賣雨傘、洋傘的所得,留下一點點作生活費之外,其餘全數捐給慈善機構。
美醜都是短暫的表象,它像流水一樣,逝者如斯,不捨晝夜,我麼無須執著它,貪慕她,跟隨著它的表相欣喜或苦悲。
讓我們把世俗丈量美醜的那一把尺更換一下,然後,你會發現,慈悲其實是另一種美貌,一種令人由衷讚嘆的美貌。
〈文、攝影 / 胡順成〉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