門外傳來煞車聲,詩怡探頭向窗外的樓下望去,赫然發現一輛白色的龐蒂克豪華轎車停在門口,在闇夜的街燈下顯得格外搶眼,接著她看見一位陌生的女人攙扶著酩酊的爸爸,一步一步踉踉蹌蹌地走向家門。 那女人的臉龐,在幽微昏睡的街燈下,雖沒辦法辨識清楚,可是依稀還可以看見那是一位蛇蠍美人,她的姣好身材足以讓老爸為他神魂顛倒,連自己的家都當成了暫住的旅館。 詩怡有一股想衝下去和她理論的衝動,卻立刻閃起了另一個念頭,這個風塵中打滾的女人,要的雖然只是爸爸的鈔票,至少還懂得把爸爸安全地送回家,不像以前其他的女人,只管掏他的口袋,不顧他的死活。 詩怡對這位陌生人女人既敵意,又有一份莫名的感謝,這種矛盾,連她自己都覺得很錯亂。 母親在睡夢中醒來,意識到爸爸回來了,急忙起身要去開門,邊走邊叫詩怡去開熱水瓦斯:「趕快弄點熱水,讓妳爸爸洗去一身的酒氣。」媽媽認命的語氣,聽在詩怡的耳裡格外刺耳,暗地裡他有一份說不出的反感。 門開了,爸爸跌跌撞撞地走進來,差一點跌跤,詩怡和媽媽急忙把他扶了一把,沒料到爸爸的大手一撥,兩個人差一點被他摔倒在地,霎時,詩怡的眼淚都快掉了出來。「妳們看到沒有?我……..還年輕,女人一個個都纏著我不放……是……是那位最紅牌的女人親自開車送我回來,她還說願意當我的小老婆…………..」爸爸的酒品一向不好,幾杯黃湯下肚,就開始語無倫次口出狂言,他選擇麻醉來填補生意失敗的內心空洞,尤其是和伯父撕破臉皮拆夥,又說被坑了兩千萬以後,心情就鬱鬱寡歡,活潒一隻鬥敗的公雞,站都站不起來。 詩怡在「今古奇觀」的小說中曾經讀過一篇「荊樹有花兄弟樂」的文章,那是描寫兄弟兩人為了分家產爭執不下的故事,因為公平無解,連一棵活生生的荊樹也要劈成對半,沒想到這棵傷心的荊樹在一夜之間就枯萎了。最後,他們才體會到手足之情的可貴。然而,爸爸和伯父的無頭公案,恐怕是個一輩子都不能釐清的習題,詩怡對家族的鬩牆,極端的厭煩與無力感。 爸爸的身體越來越差,失去了東山再起的勇氣和決心,竟然選擇了「折磨自己、掏空靈魂」,把一家人扯入愁雲慘霧之中,詩怡的心痛不能說沒有半點的怨懟。她心裡真的很明白,媽媽為什麼寧願忍受一位完全不顧家,又成天在外面鬼混喝悶酒的男人,她一定是一面在等待奇蹟,等待爸爸幡然悔悟勇敢的站起來。不然,就是不希望自己變成一個單親的孩子。 她也看清了一個事實,就算爸爸回來了,媽媽等到的不過是一位醉薰薰,胡言亂語的男人。這是媽媽的矛盾,何嘗不也是詩怡的矛盾? 酒是爸爸的「忘憂寶」,也是他的「催命符」,這幾年來,有酒必喝、有喝必醉、有醉必亂,至於對家裡的責任早已拋到腦後。醫生說:「爸爸的肝功能已經一塌糊塗了,肝臟也將逐漸的硬化,如果不趕快戒酒,恐怕活命難保」。 媽媽每次都聽從醫師的囑咐送他去做各種特別的治療,那些治療不但不能使病情有絲毫的改善,反而成了他繼續酗酒的藉口。 「管他的,多喝一點有什麼關係,酒對我來說只不過是白開水」。爸爸一點都不去理會住院費有多貴?自己的身體有多糟?還能撐多久?醫師說這是一種「酒精依存,也叫做酒精深度中毒」,只有患者自己徹底戒酒才能夠拯救他自己。 「爸爸這麼固執怎麼可能說戒就戒?」詩怡絕望地想著。何況爸爸常常發脾氣說:「別觸我的楣頭,少拿醫師的話來嚇我!」 「以前的爸爸不是這樣!為什麼會改變這麼大?」詩怡的不解其實隱含著憤怒、悲傷和為媽媽的心疼。人會改變,幸福也會改變,這是不是上天在開玩笑? ◎ ◎ ◎ ◎ 最近爸爸的信用卡已經刷爆,媽媽說:「這個家遲早會被他喝倒喝光」,由於 爸爸的無理取鬧,大肆咆哮,媽媽只好去幫他收拾殘局繳錢讓信用卡復活。 有時候,詩怡對媽媽的縱容,也有一點難以苟同,可是看見媽媽無奈地向爸爸低頭去做一些他不願意做的事,打從心裡升起悲涼。有時候她甚至於以為「這種毒藥似婚姻,要它啥用?倒不如離婚痛快」。 爸爸的臉部,腹部、腳部浮腫得可怕,入院出院,喝酒服藥,已經病得不成人形,並且在一次肝昏迷當中,成了天國的酒仙。 ◎ ◎ ◎ ◎ 在爸爸的喪禮當中,那位開龐帝克豪華轎車的女人居然悄悄地出現,她交給詩怡一捲「爸爸的告白」錄音帶,並且平靜地說:「原諒妳的爸爸,如果妳聽完這捲錄音帶,妳將會聽到一個人臨死之前的懺悔」,「我是他生前的朋友,他託我把這交給妳,請妳不要介意。」 詩怡用微微顫抖的手接下那捲錄音帶,她的思緒翻湧著「我的爸爸是酒國英雄的悲傷」,她不知道聽完錄音帶之後,會帶給他什麼樣的衝擊,不過他相信「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」,她決定學媽媽的寬容,去原諒爸爸生前的千錯萬錯,唯一的理由是:「儘管爸爸是酒國英雄,但他終究是生身爸爸,他疼過我,愛過我,我願意以病人來看待他,不要以罪人來看待他,我同意 ── 寬恕是無條件的慈悲。」 〈文 / 胡順成〉 * 我寫這篇短篇小說想要闡述的概念是: * 懺悔罪業,有時不免太遲。不過,能真心懺悔的人,總比那些始終執迷不悟的人值得寬恕。 * 有些很可惡的人,我們不妨以病人來看待他,而不要以罪人來看待他。 * 多年前聽過一個這樣的真實故事,我對那位作爸爸的實在無從評論,也不想評論,倒是對他家人的遭遇感到「義憤不平」,當時,就試著寫了這篇小說,請讀者幫忙思考,做人要怎樣作才算圓滿? *多年後的現在,接受了佛法的洗禮,再回頭思考這件事,覺得當時所下 的結論,應該也是現在我會下的結論 ─── 寬恕是無條件的慈悲。如果寬恕是有條件的慈悲,那麼,對於無法挽回的遺憾,將只會留下無解的仇恨! * 佛家講「怨親平等」,對於平凡的眾生來說,真的是何其難以做到的啊!不過,放下仇恨,人生才有可能找到更高的價值和境界。 (文、攝影/胡順成) 【繼續閱讀上一篇(我的短篇小說)0003 請按下列網址】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kevin-hwu/article?mid=378&prev=585&next=363&l=f&fid=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