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新名詞與新思維)0009 (胡順成的插畫攝影)
白色的謊言
英國人對於謊言的認定,有不一樣的解讀,例如,White lie 的所謂白色的謊言,就是指,為了禮貌上或方便性的需要,無害的,沒有犯罪意圖的謊言。
什麼是無害的,沒有犯罪意圖的謊言?這可能會牽涉到公部門的認定,或是社會大多數人的想法,不是說謊當事人說無害、沒有惡意就能算數。
嚴格來說,自稱:「我從來都沒說過謊」的人,其實就是一位「沒有人會相信的笨說謊家」,為了「禮貌性的需要」、「怕被誤會牽連」、「保護自己」、「保護親人」、「維護利益」、「爭取利益」、「惡作劇」、「只想嚇唬對方」、「怕對方受到不能承受的打擊」……… 你可能可以舉一籮筐的理由,來證明某一個「白色謊言」的不得不說。
你看那些說謊的人,是不是在被逮到的時候,先和警方大玩「說謊話的遊戲」,等到被拆穿之後,又編造一個個的謊言,模糊問題的焦點,直到謊言再也編不下去,才俯首認罪。
好在「說謊鬥法」當中,總會有兜不起來的破綻。有一位名人就說:「你可以騙一部份的人於一時,但是你不可能騙所有的人於永遠。」
說謊是人的本性、或是人的劣根性呢?最近醫學界就有一項報導說:「研究發現,小孩子在六個月大以後,就具備了說謊的能力。」可見,說謊,從某個層面的意義來說,很可能被一些人理所當然的視為「生存的本能」,甚至解讀為「因為迫於形勢」、「因為善意」而不得不說。
一味的指責說謊,完全不去分辨「白色謊言或黑色謊言」的人,常被認為是偏離人性的假道學,這種人只有嚴肅的假面孔,沒有幽默的真心腸。說謊還有動機好壞的區分,而動機又只有當事人才知道,這就是分辨「好意說謊或惡意說謊」最難的地方了。
有時候,我們會面臨:「要不要說實話?」的窘境。例如,對一位醫生宣佈放棄希望的病人,要不要對他說實話,還是謊稱他一定會沒事?又例如,你覺得說實話可能會使另外一個人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時,你敢說實話、忍心說實話嗎?
由於好意,不說實話,以為那樣是比較好的選擇,真的就妥當嗎?從一些事例來看,恐怕也未必。
「一公升的眼淚」故事中,女主角的媽媽,為了擔心女兒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會受承不了打擊,極力隱瞞病情,希望她多快樂活幾天,直到醫生強力開導以後,才把實際的狀況告訴她的女兒。醫生所持的理由是,之前醫治過一位小孩,當時他也是那樣想:「不要讓小孩知道,讓他能快樂多久算多久。」
沒想到,來到最後關頭,那個小孩赫然明白醫生其實隱瞞了他一年多,現在自己已經快要死了,他不禁對著醫生憤恨的大吼說:「你為什麼要瞞我?如果你早一點告訴我,就算我早一點受到打擊,至少我還可以做很多我想做的事,現在,來不及了,一切都來不及了,我恨你,請你把一年的時間還給我!」故事中這個再也挽不回的遺憾,曾給我莫名的震撼。所有預設立場的想法,都隱藏著危險的後果。
好心卻幫倒忙,好心反而使別人陷於萬劫不復,是不是正好給「白色謊言」一記悶棍。鄉愿的最大敗筆與罪過,就是自以為是的一廂情願。
真正的白色謊言,應該是經過事後印證仍然是無害的那一種。
作家春上春樹曾經在他的一個專欄中,討論到「白色謊言」。他說,有一家月刊雜誌要他寫一篇書評,他覺得自己是一位寫書的人而不是書評家,若是照一般的寫法去寫,實在無趣,後來突發奇想,他決定開一個「無傷大雅」的玩笑。他虛擬了一本根本不存在的書,然後大肆批評。他說,就算我把作者批評成:「這傢伙寫得真不像話嘛!」也不會招來怨恨。有趣的是,他以為讀者會寫信來問他:「到什麼地方可以買到這本書」的事,後來竟然沒有發生,讓他鬆了一口氣。
捏造事實,說謊話,有些人純粹像春上春樹一樣,只是為了好玩而已。不過,沒能像春上春樹那麼幸運,最後卻弄到不可收拾天下大亂的,也大有人在。
「說謊的人,要有絕佳的記憶力。」「說一個謊,往往被迫要說更多的謊,來圓之前的那個謊。」說明了謊話真的不能亂說,無論是不是你個人認為的「白色謊言」都要仔細斟酌。
說謊話固然要小心;說真話也要小心,這絕不是危言聳聽,因為,這兩種話,都可能幫助人,也可能害人。
如果你同意,不管什麼顏色的謊言,說出去都會像潑出去的水一樣,覆水難收,你將會對白色的謊言多一點保留。古人提醒我們:「君子慎言」,果然很有智慧。
(文 / 胡順成)
【繼續閱讀上一篇(新名詞與新思維)0008
請按下列網址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kevin-hwu/article?mid=1567&prev=1678&l=f&fid=15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