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年前,我在台北市的一個地方補習日語,當時,因為那一個班屬於比較有難度的班級,同學不多,大家參與討論的機會多,所以上課的時候,難免觸及種種人生觀的話題。
中途有一位女生加入,有趣的是,這位女生在自我介紹的時候表示,她在一家工藝品商店工作,負責販賣珠寶藝品給日本觀光客,令人意外的是,她說:「因為到了適婚年齡,坦白說,來參加補習的目地是要找對象。」「我想找層次較高的對象,知道能念這麼多書的人,應該是學歷高,條件好的,我除了書念得比較少之外,經濟能力已經很不錯。」
這樣的自我介紹,不但坦白,也很大膽。問題是,在一個大家都以進修為前提的場合,適不適何這樣的表態?會不會嚇跑眾人?會不會讓人覺得這個人頭腦有一點問題?
我雖然心裡不怎麼贊同她的行事風格,也不至於有所反感,因為,這個人對人生的態度,從某個角度看,似乎是很積極的。只是,這麼唐突的表達方式,不免引起了我往後觀察的動機和好奇,我好奇的不只是這個人的特殊性,也好奇眾人未來會如何反應。
這位小姐每次上課,穿著打扮都很時髦(欠缺一點氣質美),也常常炫耀她手上幾克拉的鑽石,不時吹捧自己多會賺錢,用多高檔的東西,做多奢侈的消費。
結果是「根本沒有人理睬她」,大家都是用應酬的方式對待她。也許是她自覺沒趣,或是感到失望,好像沒一兩個星期,就聽她說:「你們大家的條件都這麼好,可惜沒有人欣賞我,對我有興趣,以後我不想再來了。」又是一次誠實的告白,果然,這位小姐就此消失了。也許她到處在重複做這樣的事,然後重複的被冷落也不一定。
佛家談修行的時候,喜歡說人的「習氣」很難改變,大慨就是這個道理,只有「覺悟」或「頓悟」的人,才會去想到自己的習氣,到底怎麼了?
記得有一位企業名人,曾經很感慨的說,台灣當前社會,似乎缺乏多一點的人,具備「內斂的優雅氣質」(Understated elegance),這種氣質是「不炫耀的氣質」,不追求滿天星的鑽表、名牌服飾、高級轎車、豪宅美食,也不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財富、權柄關係能力,不財大氣粗,到處造成別人的壓力,而是以含蓄的、內斂的、優雅的氣質待人,讓人如沐春風,感受到高度的涵養、品味和氣度。
這位名人的感嘆,不免讓我聯想到前面所說的那位女生,因為過度的把自己物化,不斷的強調自己的身外之物,反而暴露了自己少了一點「內斂的靈氣」,卻沾染了幾分「拜金的淺薄」。當事人以為是自己獨有的「優勢」,會不會剛好是讓人敬而遠之的「劣勢」?
一個人越有自信,越不需要依賴「有形」的東西,來彰顯自己,炫耀自己。依照我的觀察,越是心虛自卑的人,越會不由自主的強調其「有形」的東西,藉以引人目光,抬高自己。
印象中,有「內斂的優雅氣質」(Understated elegance)的人,不論是對自己或對別人,都沒有任何的壓迫感,凡事從容優雅,練達圓融,常常會留下一些空間給自己或給別人。這種不卑不亢的智慧和修為,光靠金錢,我想是無法辦到的。
(文/胡順成)
【繼續閱讀上一篇(新名詞與新思維)00012
請按下列網址】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kevin-hwu/article?mid=2108&prev=2239&next=1714&l=f&fid=15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