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誌上,看見日本有「下下籤世代」這樣的名詞,著實覺得很新鮮,也很好奇。
下下籤,照字面,應該和占卜、算命、求神有關吧!如果沒猜錯,大概在說「運勢很糟」、「倒楣到無以復加」,套一句俗話就是「衰到沒人有的地步」。
再引申下去,就是「生不逢時」,「壞事全上身」,很有「怨嘆」的意味。
怨嘆什麼呢?自然是日益沉重的壓力了。
現代人要面臨的壓力一籮筐,無論是當官當民、當有錢人當窮光蛋、當老闆當夥計,很少聽到有人「對自己的現狀滿意的」,問他們在「痛苦什麼?抱怨什麼?有啥壓力?」恐怕沒有幾個人說得清楚。
很多人都在說:「自己的痛苦指數越來越高。」只有少數人:「沉默以對」,另外的就是:「我真的過得很好」的一部份人。
扣除「歷盡風霜,逐漸淡看人生得失」的上一代長者,再扣除「涉世未深,不知人間疾苦」的下一代幼童,剩下的「中生代」,必然是有苦說不完的一代了。
中生代為什麼要影射自己是「下下籤」的化身呢?
原來,這一代的人,除了要承擔上一代的奉養,還要扛起下一代的養育,雙肩齊挑,無所遁逃。
「過度工作」,成為多數人的魔咒,人的主體性受到嚴重擠壓,人的價值感受到嚴苛挑戰,人的精神受到多重壓抑,有人為生活,甚至不惜出賣靈魂。
「昨日是歷史的灰燼,明日是虛幻的夢想」,而今日呢?
今日又是什麼?今日要定位在哪裡?國際知名的基金經理人彼得‧林區,曾經有這樣的感言:「就算你賺進龐大的財富,就算你把幾千支股票的代號背得滾瓜爛熟,如果你記不得自己老婆或小孩的生日,你覺得這樣的人生真的有意義嗎?他要說的,就是「枉然」吧!
人在工作裡,到底是主體還是客體?人是為吃飯而工作還是為理想興趣而工作?人是主動的駕馭工作還是被動的成為工作的奴隸?工作讓你覺得愉悅?有意義?充實嗎?
如果,工作變成你的全部或大部分,那麼,你用什麼時間來經營你其它的部分?工作真的能取代那些「看來比工作不重要的……」嗎?
人活在這個世界上,基本上都「沒有多大的保障」,有錢人照樣會生病會死亡,有工作的人,造樣會失業,而且不一定是因為這個人不努力,今天好的人,明天誰知道會怎樣,今天不好的人,說不定明天是樂透大獎的得主。
不確定,固然讓人「充滿不安」,不確定,仍然讓人「充滿期待」。
這樣快速變化的無常,如果沒有「看透它」,而幻想有一個「永遠打不破的保障」,恐怕只會徒勞無功。
朋友告訴我,他在拼命要繳清房貸,還有一個朋友說,他在和病魔搏鬥、另一個朋友說,他那數十名員工在等著領他的薪水,還有一個朋友剛從國外回來,
他說「水土不符」正困擾著他………每一個人在「吹一把號」,每一個人在「念一部經」,「每一個人有他的苦,也有他的甘」。
沒有誰是「全方位的贏家」,也沒有人是「全方位的輸家」。
看來「現在全贏」的人不必驕傲,看來「現在全輸」的人不必灰心。生命是一場「戰鬥」,何嘗不也是一場「雲遊」?
有人說:「業績是老闆的」、「存款是兒女的」、「身體是老天的」、「夢想是未來的」、只有「回憶」和「微笑」是自己的。
如果人是為了「某種功課」而來到這個世間,那是否意味著「功課本身是一種既快樂又悲傷」的使命。急著把功課都做完的人,不就等於急著把生命的蠟燭吹熄的人,這樣,會不會太「對不起自己遊走的這一生」?
生命的本質苦樂參半、得失參半、生滅也參半。日本人創造了一個「下下籤世代」的新名詞,也許只是作家的一句玩笑話,或悲憫受苦受難新生代的一句肺腑之言,悲觀中還帶有一點「黑色幽默」。
不過,一個人如果抽到「下下籤」,倒可以放心的說──我再也不用擔心抽到比這更濫的籤了。
(文、圖 / 胡順成)
【繼續閱讀上一篇(新名詞與新思維)00019
請按下列網址】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kevin-hwu/article?mid=3826&prev=4047&next=2800&l=f&fid=15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