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人都是別人的鏡子,每個人也都是我們的鏡子。
電話響起,沒想到對方是美國回來,十多年不見的老朋友。移民出去,早就拿到綠卡,如今何事回來,我一點也不清楚。對方說希望能隔天來家裡拜訪,我說隔天要等到晚上才有空,對方回話的語氣很懇切,我們三言兩語就敲定了見面時間。
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世紀相約,對,我們上次見面的時間好像在上個世紀。十多年斷層失聯各自生活,如今再見,雖然有些突兀,卻也難得,也許,彼此都為對方的近況感到好奇吧!
◎
失去一個朋友,或失去幾個朋友,作家隠地就說過,會形成「漸層式的遺忘」,你和一些人見面,收集了一堆的名片,過一些時間,你可能想不起名片上的人是誰,在哪裡見過,為何會見他,名片上的人名,就像走路時迎面而過的招牌,依稀見過,印象模糊。這不是你的無情,而是歲月的無情,老化的無情,或記性的無情。你不斷的增加了新朋友,同時,你也不斷的失去了舊朋友,加加減減,來來去去,這一切都是無可奈何,怪不了誰有情誰無情。
人和人沒有交集,沒有互動的時候,疏離是必然的結果,漸漸陌生、漸漸淡忘、完全遺忘,就像會褪色的相片一樣,只剩下模糊如沙灘的腳印。有時你忙,有時對方忙,有時你無意,有時對方無心,你這樣對人家,人家也這樣對你。人際關係的厚薄冷熱,簡直像一團火焰,你不翻轉不添薪柴,火焰就會漸漸熄滅,終成灰燼。
何況,有些你見過的人,早已不知落腳何方,消失何處,連生死都不明。過些你來不及細數的時間,也許,不只是那個人的外表變了,有時連觀念也變了,這是各自的際遇和各自的成長,各自的因緣或各自的禍福,環境能使人墮落和無能,環境也能使人堅忍和勇敢。
◎
沒有聯絡,再次連絡,再次斷線,再次連絡……緣分總是像黑夜裡的火光,忽明忽滅,忽遠忽近。距離能改變一些原本不會改變的東西,感情就是其一。
我的一個鄰居媽媽去美國看他的兒子時,他的兒子就叫她趕快回台灣,理由是:「你來了讓我的生活亂了秩序!」那位媽媽跟我說這件事的時候,幾呼哽咽。
你能說誰錯?你能說問題出在哪裡?人和人之間,就算再親密,多的是「你不能讀他的心,他不能讀你的淚」的時候。期待和現實之間,殘酷的有時候不是人,而是那個環境的逆轉,還有現實的壓縮。
◎
我的這位鄰居朋友則有些例外,因為他喜歡藝術,即使那麼長的時間失聯,再見面仍然不失熱絡,話題還是很多,只是,我好奇這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,他的生活起了哪些變化?台灣又給了他多少驚奇?老了十多歲,斬獲如何?失落幾許?心境上有哪些歧異?
人都會像鮭魚一樣,有一股奮力迴游的潛在衝動嗎?人都會因為鄉愁而不惜一切代價嗎?我想,應該是吧!「少壯離家老大歸」的滋味,「故鄉變他鄉」的惆悵,畢竟百味雜陳,不勝負荷。網路上看過某位美國富豪,老來變賣財富,不顧一切決心回到中東那個烽火家園的報導,就曾讓我動容,「一拖拉庫的財富,抵不過滿腔的鄉愁」,說明了人的情感,終究要有個填補缺憾的歸屬。
就算美利堅合眾國德州,房子有多大,路有多寬,土地有多遼闊,科技有多先進,人還是需要有更多屬於無形的渴望,例如遠離世代隔閡的困惑、避免膚色差異的麻煩、融入社會活動的現實、老來病痛的保障、還有擔心晚年孤寂的空白。一位哲學家就說過:「沒有人會滿意自己現在所扮演的角色」。 無論如何,當人逃開了一些的煩惱時,總會又掉入了一些新來的煩惱。面對夜闌人靜的時候,想到「物換星移」的轉變,只要捫心自問,都少滄桑,多少枉然,都會成了內心深處拍岸的潮浪。 ◎ 以前我就看過一篇移民者的文章說:「每年春節,我們知道放鞭炮會被取締,但是,不放鞭炮哪能感覺在過年。於是,年年放鞭炮,年年被取締,被鄰居當作瘋子,被人抱怨製造噪音,我們還是忍不住的放了鞭炮。當劈哩啪拉的鞭炮放過之後,好像鄉愁才能多少撫平一些的樣子。一年做一次瘋子,一年做一次自己,也許,這不算太過分吧?」
我的朋友聊興很高,從讀藝術研究所的八卦,說到社會的變遷,再說到金融海嘯之後,和白人鄰居的互動,他說:「別看他們屋大車大,好像很奢華,其實,樣樣都在繳貸款,樣樣都是賒帳買來的。」「聽說台灣有一些週轉不過來的卡奴,美國何嘗不是」。經濟負擔的壓力、社會人迷惘的壓力,親子溝通不易的壓力,精神空洞的壓力,移民者有太多不能迴避的苦楚。
談到未來要走的路,他說:「其實當初不該把那麼多錢都放到那裡去。」我不懂這麼說是不是代表他有些惆悵?有些懊悔?還是有些無力?話說回來,人生走就走了,時間不能回頭,歷史不能改變,每個人的每個抉擇,不都是一個巨大的冒險和賭注嗎?對就對了,錯就錯了,歷史就是歷史。便縱有再多的悔恨,不都是自己曾經種下的因果?
問他,這次回來最大的感想?他說:「幾天前去看一位快八十歲的長輩,臨走的時候,他握緊我的手,眼睛泛著淚光說,像你這樣十幾年才回來一次,也許,我再也無法等到你下一次回來了!」這是別時容易見時難的話別嗎?這是最深沉的感傷嗎?
這位老朋友掏出他咖啡色的雜記本給我看,翻過破爛的封面,裡面有一句不知是他什麼時候寫的:「漫漫歸鄉路,舊識漸凋零,若不經過離愁苦,哪能體會相見甘?」的短句,我讀到了滿紙滄桑的況味。
我是他鏡子裡的人?或者,他是我鏡子裡的人?我們都看見了彼此的影子。
(文、攝影/胡順成)
【繼續閱讀上一篇(悲歡人生小筆記)00068
請按下列網址】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kevin-hwu/article?mid=7515&next=7498&l=f&fid=10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