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許是從小養成的一種習慣吧,每年歲暮,我們家都會掛起一本厚厚的、嶄新的日曆本子,久了,這也變成了家人或是我的某種象徵性的生活儀式。


 


 



對於時間的感覺,唯有每天撕去一張的量化消去法,才會覺得更加真實,多一點警惕意味,而那些花卉、美女、風景、人物的現代化月曆,雖然便於寫計畫,不免常常流於形式,不像隨身的小冊子那麼方便於攜帶。月曆掛在牆上,裝點壁面的意義大過它對時間印象的提示功能,忽然發現要撕去一大張月歷時,難免衝口說出的大慨是「哇!一個月又過去了。」這時,日子是用批發的,你無法用零售的概念送走每一天。


 


 


以前我們住在鄉下,老人家眼力不好,都會希望家裡日曆上的數字越大越好,斗大的黑體字,遠遠望去,今天是幾月幾日通常一目了然,而在撕去它的時候,好像把昨天也撕去了的感覺,依舊清晰,尤其在晚飯時,撕下來包魚骨頭或桌上的零碎,真是方便極了,日曆在這時好像又多了一個「被遺棄前最後的功能」。


 


 


我不知道是否因為依賴這種儀式過日子,不知不覺的養成了慣性,還是內心深處總有些隱隱的緬懷,無論如何,我都要在這種「固定」或是「固執」的動作下,以撕日曆,來送走昨天,朝拜今天,即便是都市生活,手機電腦隨處都有日期可看,我寧願那大剌剌的日曆,我的理由好像是,時髦有時不等於懷舊,現代化不見得能滿足心理的方便。


 


 


 



 


 


只有住在英國的那一段日子,我沒能要到一本傳統式的日曆,也不敢請求家人寄來,只好跟著洋化西化的獨在異鄉為異客,忍受著無法形容的悵然。這就好像有人堅持過年一定要放鞭炮一樣,「霹靂啪啦」的鞭炮聲響過了,送走舊的一年,迎接新的一年,人們才會踏實的說我過新年了一樣。


 


我們對於一些東西的堅持,有時候不能用一種可以理解的方式去解釋,才會更「貼近人性」,因為生命中最不好處理的是人的感覺,感覺對了就是對,你也無法以自己的感覺去推論別人的感覺,不然怎麼會有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」這一句話。


 


 



 


 


昨天是六月三十日,今天一早起來就是七月了,望著那被撕掉半本的日曆,彷彿瘦了半圈的美人呆立在牆壁,突然心頭一震,有點惆悵。怎麼半年了,這半年就像一位無言就開溜的朋友,無聲無息又無情,頭也不回。檢視這半年,我惶然打量著歲月的「旅痕」,不禁捫心自問,我「前進了多少?退步了多少?」「把握了多少?浪擲了多少?」時間可以以半年量化,心情卻不能,感覺也不能……


 


 


這半年裡,記憶清晰或模糊的,例如:我曾經去為友人往生的父親弔祭,看見牧師在說一些讚美死者,鼓勵生者的話;曾經到機場送朋友出國,看見進進出出的聚散人潮,在那裡離情依依或是相見歡;曾經見了一位離開台灣幾十年的台裔美僑,訴說國外生活的困窘;曾經接待一群退休的日本人,聽他們老來努力講究養生,不想拖累家人的奮力一搏;


 


 


曾經接待一位七十幾歲,帶著她孫女們來台的日本老太太,說出日本人老來對「養老院的恐懼」;曾經……在送往迎來當中,看到了人的變化與衰老,看到人的蛻變與成長,這些人裡面,有不少的悲歡故事,一籮筐一籮筐的辛酸點滴,也有想不到的轉圜,這些親友故舊給我的印象,就像我閱讀了一本又一本喜怒哀樂,聚散離合,樓起樓塌的書本,這半年當中的變化與提點,我看到的是目不暇給,花開花謝的人生風景。


 


 



 


 


六月三十日,是一個奇妙的日子,在我的心裡立下了一個半年休止符的無形石碑,我忘了寫過多少篇的文章,鼓勵過幾個人,忘了錯過多少機會,說過多少不該說出口的話,也不記得工作上曾經的折磨,那些曾經以為很嚴重的「受挫」,如今看起來竟然無波無痕,我不知道當時為何需要那樣的「在乎」,白白浪費了一些力氣。


 


 


這個世界,你總會遇到幾個「無理取鬧的人」,你若耿耿於懷,剛好坐實了他就是你的冤親債主,真的,做人要「示強」還是「示弱」,沒有一定的方法可循,問問自己的感覺,你就會明白,做一個無愧於良心的自己,無須害怕別人的討厭,因為你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喜歡你。有些人,「對錯都是他說的」,那麼,為什麼他會變成你的「裁判」而不是你變成他的「裁判」?


 


 


撕去了半本的日曆,我恍然想到,一個人一生能撕去的日曆,竟然不到區區的一百本,三萬六千五百張 …… 是時間過得太快,還是我們對時間的反應太模糊?


 


(文、攝影/胡順成)


 


 


【繼續閱讀下一篇(悲歡人生小筆記)00072


請按下列網址】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kevin-hwu/article?mid=9353&prev=9365&next=9347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evin hwu 的頭像
    kevin hwu

    一個老留學生 kevin Hwu

    kevin h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